“是什么力量,讓合肥這個家底薄弱、長期“不緊不慢”的中部城市陡然加速、跨越趕超?”
近日,微信公眾號“甘肅政協發布”,刊發了甘肅省政協副主席郭承錄的文章《“合肥現象”對甘肅的啟示》。郭承錄表示,通過今年11月中下旬在合肥的考察,深刻感受到安徽尤其合肥市近幾年的快速崛起有自身的秘訣,合肥的成功在于抓住了關鍵。
合肥跨越趕超的秘訣到底是什么?甘肅向安徽(合肥)學習什么?一起來看全文。
郭承錄 資料圖
“合肥現象”對甘肅的啟示
郭承錄
11月中下旬,我在安徽省合肥市參加世界制造業大會期間,對安徽創新館、合肥市東超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華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進行了考察。
通過考察,深刻感受到安徽尤其合肥市近幾年的快速崛起,在于堅持把先進制造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主導力量,搶抓機遇,改革創新,積極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為安徽省的后繼勃發提供了最大動能。
一、合肥跨越趕超的秘訣
近十年來,合肥GDP規模從百億元躍上萬億元,增幅達到272%,年均復合增速達到8.5%,全國排名從97位攀升至20位。從“江淮小邑”到如今的“大湖名城,創新高地”,是什么力量,讓這個家底薄弱、長期“不緊不慢”的中部城市陡然加速、跨越趕超?
(一)創新引領發展。
一是創新思維謀發展。眼界決定境界,思維決定思路,合肥成功的關鍵在于思想解放、敢想敢試。十年間,雖然合肥換了幾任一把手,但歷任領導都以對人民負責的擔當,勇于破除一切阻礙發展的體制,始終保持發展思路和投資策略不變,真正做到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張藍圖繪到底,成就了如今的“合肥模式”。
二是創新舉措促發展。創新貴在落地落實,合肥科技創新取得的非凡成就,根本在于精準制定實施了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產業化的一系列創新創造具體舉措。
三是創新人才助發展。合肥始終貫徹“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發展理念,出臺“普惠性”人才政策,留住了一大批合肥高校畢業生就地安家。同時大力推進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培養和運用,努力營造尊重知識、重視人才、支持創業創新的生態環境。
(二)以培育產業為核心。
一是堅持“兩手抓”,夯實產業鏈競爭實力。立足產業基礎、技術優勢和市場前景,一手抓有競爭優勢和特色的新一代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高端制造業培育;一手抓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冶金、化工、建材、紡織、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如今,“芯屏汽合”“集終生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框架布局已經全面建成。
二是精準施策,優化制造業發展生態環境。加大省級先進制造業政策資金投入,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撬動社會投資;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金融和土地等要素支撐,促進更多社會資源要素向制造業集聚。
三是暢通融合“創新鏈”和“產業鏈”。依托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實驗室等載體建設,利用互聯網與制造融合技術與平臺,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
(三)科學決策護航發展。
一是敢于接盤、不怕風險。合肥在產業布局、市場開拓、實現路徑等方面的許多做法看似下注賭博,其實是基于政府利用資本市場的能力、科學的決策和領導干部勇于擔當的實干精神。
二是深研企業,精準投資。以尊重市場規則和產業發展規律為前提,以資本紐帶、股權紐帶作為突破口和切入點,引入高校人才進入政府管理部門,讓懂科技的人參與項目運作,同時,借助于外腦,聘請專家學者作為招商顧問,成立目標產業領域頂級專家數據庫,對于體量大、技術先進、專業性強的項目,依托專業團隊論證把脈。
二、甘肅向安徽(合肥)學習什么?
對比安徽和合肥,甘肅作為中國“老牌”工業基地,工業在GDP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已由90年代的53%下降到25%。省會蘭州從1984年居全國第39位下滑到2020年的第95位,工業增加值僅有726億元,僅為合肥的35%。
沒有工業支撐的經濟結構是畸形結構,沒有制造業支撐的工業產業也是弱質產業。甘肅這些年一直被周邊省份超越,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工業的衰落是最主要因素。
(一)解放思想、對標先進,樹立比學趕超的發展理念。
合肥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跨越,無不得益于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轉變。甘肅要發展,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各級領導干部都必須對標先進地區,找差距,抓落實,始終堅持以發展為目標,緊密結合甘肅實際,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上下同心、接續奮進,久久為功,營造出長久而良好的政治生態,形成抓發展的最大合力。
(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
“視創新如生命、把創新當使命、抓創新像拼命”是“合肥現象”最鮮明的寫照。甘肅要發展,就需要樹立創新發展思維。從實效性和操作性出發,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系統推進理念創新、方式創新、路徑創新、技術創新、業態創新、制度創新,形成有新氣、接地氣的具體行動方案,并持之以恒抓好落實。同時積極構建創新生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政策鏈“多鏈協同”,著力打造融通各種資源、銜接各個產業、激發各方力量的系統創新鏈,全面提升創新驅動力、要素集聚力、功能承載力。
(三)牢固樹立“工業強省”戰略。
安徽(合肥)始終堅守“只有發展工業才能實現跨越發展”的理念,咬定制造業不放手。甘肅要發展,工業是關鍵。
一是要進一步明確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重點和布局。一方面以延伸產業鏈和培育產業集群為方向,堅持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壯大石化、有色、冶金、能源四大特色經濟,著力打造石化、有色、冶金、機電、食品、醫藥六大產業集群。通過“三化”改造,培育發展高端化工產品,精細化工新材料、化工中間體等產業集群,推動傳統制造業提質、降耗、增效。另一方面要搶抓“雙碳戰略”機遇,集中優勢力量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及其裝備產業,使新能源產業成為助推甘肅發展的新引擎。
二是要積極培育發展智能制造產業。當今時代是以高鐵、智能制造和生物技術為標志的創新時代,甘肅要想不被時代淘汰,必須在這方面加力。要利用現有基礎,搶抓東部產業轉移機遇,著力打造蘭州(新區)、天水、平涼、張掖、金昌等地智能制造先行示范區,發展以“東數西算”、集成電路封測、芯片制造、全產業鏈智能配套設備為基礎的智能制造企業,協調推進行業內資源優化整合,做大做強行業和產業鏈實力。必須加快推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甘肅特色的創新產業集群。
(四)培樹干部“敢擔當、善作為”的精神。
合肥投資京東方、蔚來,盡管現在看來非常成功,但當時干部也是冒著風險、頂著壓力在干,沒有敢于負責、敢于擔責的精神是做不到的。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大力培養使用敢于擔當、勇于突破的干將,真抓實干、攻堅克難的闖將,讓敢干事成為干部隊伍的“主流”。同時,加強干部教育培訓,著力提高干部專業化素養和能力,尤其要注重對經濟、金融、城建等專業知識的學習,努力打造一批懂經濟、會發展的行家里手。健全和落實精準容錯、規范糾錯、抓早防錯的一體化工作機制,讓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心無旁騖干事創業。
來源:甘肅政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