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科大訊飛在中國語音產業一片荒蕪里橫空出世……百年來,守護這種力量的人不斷更迭,推動人類的進步發展。張金鋒,剛畢業一年的90后,正傳承著這種力量。

張金鋒,科大訊飛消費者事業群平臺研發部的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去年畢業于南京中醫藥大學計算機技術與科學專業,因為科大訊飛是計算機行業的佼佼者,而且總部又在老家安徽,所以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這里。

他所在的部門在科大訊飛平臺研發部開放平臺研發組,他的工作成果就是面向開發者,把語音能力開放化,讓開發者集成。像滴滴出行,高德地圖,攜程旅行等,它們都不同程度地運用到了科大訊飛開放平臺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合成產品。

從1999年的18人創業團隊,發展到如今坐落在合肥高新區中國聲谷的科大訊飛總部逾有7000名員工,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和人工智能能發展到世界領先水平,離不開背后這樣一群訊飛人的努力。而張金鋒,不過是其中的一名。

消費者事業群平臺研發部位于訊飛大廈的17層,偌大的辦公室里只聽見鍵盤敲擊的聲音,張金鋒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一天中最重要的環節——晨會。

訊飛的晨會并沒有想象中的嚴肅熱烈,部門人員就地匯報項目進度,當日主要工作以及任務時間節點等,張金鋒說:"別看形式簡單,晨會內容卻關系到一天工作的效率和進度"。

開完晨會后,張金鋒便進入了忘我的工作狀態,手指在鍵盤飛舞,眼里盯著一串串代碼仿佛像盯著獵物。"從進入科大訊飛那天開始我就給自己制定了職業規劃——未來三至五年內成為一名架構師(較高級別的程序員),現在做的每件事,包括敲的每一個代碼,都是為未來打基礎"。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科大訊飛率先發布了全球首個提供移動互聯網智能語音交互能力的訊飛開放平臺,全面開放業界最領先的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喚醒、人臉識別、麥克風陣列等10多項核心能力,張金鋒的工作只是其中一部分,他要和很多部門進行交流。今天,因為臨時缺少一份數據報表,他抱著電腦就沖到了DMP(數據管理平臺)。

張金鋒說:"我們通常一個完整的工作流程是從產品具體的需求到設計,再到開發,最后測試上線。期間需要穿插需求評審、設計評審、代碼評審、版本內測等,這其中很多環節都需要其他部門配合,例如互娛、平嵌等部門提供產品需求,封裝云計算設計院提供的服務和組件等。

中午11點30分,訊飛食堂人聲鼎沸。兩層的小食堂要滿足7000多人的用餐需求,因此,訊飛實行了分時間段用餐制,減少排隊時間,保證讓每一位訊飛人既吃得飽又吃得好。葷素搭配的簡餐張金鋒吃得很滿足,這位樸實的年輕人不挑食,但他偶爾還是會想念阜陽老家的面食,想念媽媽做的格拉條。

休息間隙,張金鋒約上兩個同事打球,奔跑、跳躍、大笑、打鬧,此時的張金鋒又回到同齡大男孩的模樣,像冬日穿云而來的陽光,光芒晃了人眼。

訊飛大廈的四樓有個露天休息區,在這里向東極目望去便是滿目蔥蘢的大蜀山。張金鋒沒事時喜歡來這里,看看書或者靜坐,最近在看《北鳶》,"再謙卑的骨頭里也流淌著江河",每個人的選擇必有他的來處與因緣。于張金鋒也是如此。

張金鋒和女友因為工作原因分隔兩地,手機便成了拉近彼此距離的工具。簡單的幾句問候或者幾個逗趣得表情包也能讓心情變得很好。談到未來,他說想盡快掙錢買房,給女友一個家。

這個未來對蝸居在30余平方米的公租房里的張金鋒來說似乎有點遙遠,但他絲毫沒有懷疑:"訊飛不僅是我工作的地方,他更像學校一樣是我成長的地方。工作給了我很多壓力,同時也給了我更多的歷練和成長。我對訊飛的發展有信心,更對自己的未來有自信"。

傍晚6:40,張金鋒去參加了公司組織的技術沙龍,一位高級大數據工程師為訊飛人講解云語音大數據體系架構之路。張金鋒顯得有些激動,"這是科大訊飛給員工的福利,我們的工作就是要不斷的充電以此來拓寬我們的知識面,我想成為一名架構師,參加這樣的技術沙龍,對我知識的廣度拓展和深度積累都非常有益,是在為我的未來添磚鋪路。"。

培訓結束,張金鋒并沒有回家,而是又來到了辦公桌前。泡上一杯清茶,他說今晚的培訓他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消化……

深夜的訊飛大廈燈火通明,有多少個張金鋒這樣的人還在崗位上堅守。他們的世界不分黑夜白天,只分"0和1"??拼笥嶏w十八年從一片荒蕪到滿目繁盛,背后都是一群這樣的匠人在開拓。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咫尺匠心,不正是在這日復一日的繁瑣與枯燥的歲月里磨煉而成?

影溯皖企人物,致敬咫尺匠心??拼笥嶏w,讓世界聆聽他們的聲音。。
總監制:吳昊 監制:紀昱 編輯:范丹丹 攝影:查亞棟 設計:劉惠